中国是世界第一产钢大国,但在世界钢铁行业中腰杆却不硬,为什么?“‘重引进、轻消化、缺创新’是中国钢铁行业的三大软肋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说,中国钢铁行业要走出困境,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。
“小平题词”含义深刻
王国栋院士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,在“超级钢”这一全球群雄逐鹿的科研领域,一直走在世界前列。近年来,又在轧制关键共性技术、自动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。
谈起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,王国栋如数家珍:“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,以宝钢建设为契机,进行了大规模的工艺、技术、装备的引进,快速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,钢铁工业有了很大发展,支持了国家的高速发展和进步。”
1984年2月15日,80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宝钢并题词“掌握新技术,要善于学习,更要善于创新”。王国栋指出,当时钢铁业的利润太丰厚了,人们并没有深刻领会小平同志题词的深层含义。一些人认为,只要肯花大价钱,买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,就可以生产最好的产品,就可以赚取高额利润,就可以实现现代化。因而,对新引进的技术缺乏吸收和消化,用的是一流的装备和技术,生产的却是三流的产品。
一路走来,不经意间,三十多年过去了,我国钢铁业已经成为一个巨无霸行业。由于缺乏创新,没有特色,各个钢铁企业利用几乎同样的工艺、同样的装备,生产同样的产品,甚至存在的问题也是同样的。这种“重引进、轻消化、缺创新”的做法,使我们陷入“引进—落后—再引进”的恶性循环,资源、能源、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,企业效益急速下降,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。
企业不能把引进的设备当成佛爷眼珠
2015年7月份,在东北经济进入“滚石上山、爬坡过坎”的关键阶段,习近平总书记亲赴长春,提出了“着力完善体制机制、着力推进结构调整、着力鼓励创新创业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”的“四个着力”新要求。王国栋说,东北三省要转变发展方式,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,必须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、集成创新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,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,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。
“然而,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,尤其是国有企业,创新驱动的动力明显不足。”王国栋直言不讳地指出,有些国企负责人一是不敢担责,二是创新意识不强。“个别企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:进口的东西不能动,你不能改人家东西,把引进的设备当成佛爷眼珠。”王国栋说,日韩等钢铁企业的发展不是停留在引进上,而是在生产过程中,不断对生产线进行诊断,然后坚决进行技术改造。这种改造有时多次进行,每一次改造,都是一次创新、一次进步。
“有个企业,引进了世界最好的设备,但是引进后长时期搁置不用,最近我们实验室运用超快冷技术对这套设备做了工艺优化改造,终于盘活了这套设备,每吨钢材可节约很多成本。”王国栋强调,一定要对引进的技术加以改造,把自己的元素加进去,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对于创新失败要宽容
“中国钢铁行业要走出困境,单纯靠‘跟跑’没有前途,必须在‘跟跑’的基础上实现超越,变成‘领跑’。”王国栋说。
“我们都知道韩国浦项公司门口就写着‘资源有限,创意无限’,浦项公司研究院门口的标语是‘成为钢铁技术的全球领跑者’。正因为他们确定了领跑的目标,所以才有了不断创新的动力。”王国栋说,20世纪60年代,日本的装备和技术来自当时先进的美国企业MESTA等,日本在引进后就不断进行改造。直到今天,这些设备仍在生产世界上最好的产品。
“有些国有企业负责人不敢担责,有些时候,你提出很好的主意,他也要研究研究,一研究就没了下文。”为此,王国栋提出,对于失败要采取宽容的态度,“成功的日韩企业大都受益于全球化的视野,活跃的学术氛围。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成功的案例,其实在他们研发成功的背后,是大量失败的案例。正是他们对失败采取的宽容态度,才鼓舞和激励有志之士不断开拓进取。”(来源:光明日报)
地址: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兴福镇福旺白铁市场
电话:0543-2760067
传真:0543-2760011
网址:http://www.sdjtlgb.com.cn
邮箱:jintailigangtie@163.com
当前位置:信息中心
信息中心